入職門檻不算太高,月薪少則五六千多則上萬,近年來,母嬰生活護理員(俗稱“月嫂”)一直都是家政服務領域的“香餑餑”。但是,這個“香餑餑”的“成色”究竟是好是壞,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而難以判定。近日,國家標準委發布了《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服務質量規范》和《家政服務機構等級劃分及評定》(簡稱“新國標”),并定于明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按照新國標,“月嫂”將被劃分為6個等級,今后家政服務機構也像酒店賓館一樣會有星級標準。
新國標的出臺,是否要重新定義“金牌月嫂”?“月嫂”服務行業又是否會迎來“大洗牌”?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近日對申城“月嫂”市場進行了深入調查。
現狀混亂
中介自定等級標準
“金牌月嫂”、“五星月嫂”、“白金月嫂”……“月嫂”市場上的各種頭銜令新手爸媽們如霧里看花。記者以客戶身份從滬上多家家政服務公司了解到,申城市場上“月嫂”的分級標準和薪資狀況各不相同,不同公司有不同的評價體系,通常會根據“月嫂”的工作年限、資質證書和客戶評價,將其劃分為四至五個等級,多的則分為六到八個等級。位于徐家匯的一家中高端月嫂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機構的“月嫂”分為月薪8500元、10000-12000元、15000元三檔。
全國連鎖的喜喜月子愛護機構創始人徐赟已在母嬰行業工作了8年多。她告訴記者:“上海除了5%到8%的產婦會選擇月子會所外,90%左右都是在家坐月子,‘月嫂’需求很大。但是,母嬰護理市場一直比較混亂。由于行業內缺乏統一的標準,家政公司大多是自己定價和等級標準,通常工作越久越有經驗的‘月嫂’級別也就越高。”
王阿姨是一位已有4年工作經驗的“月嫂”。她坦言,“月嫂”通常都是通過“口碑營銷”,也就是由熟人介紹,一個“月嫂”掛在幾家中介是常有的事。“中介也不會根據客戶的要求來推薦,而是‘看人下菜碟’。比如,看到客戶是比較粗線條的,就推薦一般的‘月嫂’;看到客戶是比較挑剔的,就推薦相對較專業的;當然,哪個‘月嫂’和這個中介關系好,他們就會優先推薦。‘月嫂’的價格也是彈性的,我的一個好姐妹在一個客戶家收費8000元,在另一家則變成12000元。”
當“金牌”
必須48個月零投訴
新國標首次對一直缺乏行業門檻和評級依據的“月嫂”職業給出了明確說法。它規定,“月嫂”年齡應在18歲到55歲,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必須具備與等級相適應的服務技能,上崗服務時應著統一工作服,定期參加職業培訓,無刑事犯罪記錄,無精神病史和傳染病等。
同時,新國標也給“月嫂”評級提出了明確的參照標準。它將“月嫂”分為一至五星級和金牌級共六級。“金牌月嫂”的等級最高,要求也最嚴格,包括需要取得高級家政服務員、高級育嬰師、中級營養配餐員資格證書,具備48個月以上的月嫂工作經歷,至少累計48個月客戶滿意無投訴,可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等。若無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又想成為“金牌月嫂”,則需具備72個月以上的母嬰生活護理服務工作經歷,累計72個月客戶滿意無投訴。
證書究竟靠不靠譜?文憑會不會成為“月嫂”的一道坎兒?上海市婦聯婦女發展部研究員戴小云解讀說,新國標不會成為上海“月嫂”的“攔路虎”,滬上有登記的中介機構推薦的“月嫂”都是持證上崗。“有證書就更容易上崗,也更容易拿到高薪,因此,上海的‘月嫂’為了給自己的身價‘加碼’,都會主動考證,而且證書都是由國家勞動局統一頒發。此外,相對于其他的家政服務員,‘月嫂’是有技術含量的崗位,要考證,還要接受雇主面試,沒有一點技能和文化基礎雇主通常都不放心用。因此,‘月嫂’的文化水平普遍較高,具備高中、大專學歷的也不少。”
按圖索驥
消費者不再花冤枉錢
而新出臺的《家政服務機構等級劃分及評定》則把家政服務機構分為五個星級,其等級劃分依據家政服務機構在綜合實力、人力資源、業務管理、服務質量4個方面的指標情況進行評定,每大類內容都有細化的評定標準。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