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江蘇網9月16日訊(記者 徐黎一 崔玉婷 邵世新 文/圖)最近幾天,市區建院未來城的顏女士為給自己找月嫂犯了愁?!凹依锢先伺R時出了狀況,不得已才想起來請月嫂的。這一打聽才知道,很多正規中介的月嫂都要提前半年排隊預約?!惫P者了解到,顏女士的處境并不是個案,這僅是港城家政業的一個縮影:社會需求量大,但好月嫂卻并不好找。
專家認為,港城家政業應當利用好互聯網時代的優勢,培育更多具有職業精神的、高素質的家政人才,擺脫“中介+村姑”的發展模式,實現整個產業的提檔升級。
好月嫂難找已成共識
“不提前預約的話,好月嫂的確不容易找到。”在市區海昌路,一家專門提供月嫂、育兒嫂服務的中介機構負責人王其紅解釋說,現在家家條件都不錯,并不差錢找好月嫂。但目前,從事家政服務業,特別是月嫂等專業服務的,大多數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據悉,在2005年以前,我市一般的中介服務公司主要招募城市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婦女,而由于歷史原因,這些人沒有經過正規培訓,不僅職業技能缺乏,更普遍缺乏職業精神,工作的流動性很大。
連云區一家中介機構的負責人孫鳳琴告訴筆者,由于提供同樣的時間和服務,在連云港每月只能賺取3000到4000元,而這些年輕、專業一點的月嫂,在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每月收入至少可以達到7000元,甚至1萬元。與此同時,由于社會的不認可和傳統觀念的扭曲,很多家政服務人員從內心就不認可自己的職業?!耙皇菫榱私o兒子攢錢買房,我才不干這個活呢?!痹谙阋缡兰o花城,育兒嫂莊玲已經把雇主家的孩子帶到了3歲,而她卻告訴筆者:“都沒跟家里人說是出來做保姆的,說了肯定就不給做了?!?/p>

技能提升方是立身之本
近年來,隨著家政服務業市場需求旺盛,包括贛榆、東海、連云等縣區都在通過重點扶持家政品牌,對各類服務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幫助她們提升服務技能從而能夠實現就業。“我們將培訓送到田間地頭,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困難的農村婦女找到就業的機會?!壁M榆區婦聯相關負責人葉青說,今年贛榆區就啟動了“好蘇嫂家政鄉鎮行活動”,共舉辦了17期,受眾約300名。培訓人員將培訓送到鄉鎮、送到田間地頭,且向貧困單親母親傾斜,培訓內容除了育嬰、月子菜、拖地、吸塵、疊衣服等,還創新性地加入傳統國學內容,鼓勵她們成為勇敢的母親、善良的妻子、合格的月嫂。而從2012年開始,贛榆區已對4000余名農村婦女進行培訓,讓她們轉崗成為合格的家政服務人員,從而成功地走上就業崗位。
不僅如此,行業內部也在發生改變?!肮緡L試從月嫂入手,重點招募有企業工作經歷的女性進行技能培訓和實訓,這樣培訓出來的服務人員更能滿足客戶的需要?!睂O鳳琴說。采訪中,筆者了解到,為了能夠讓更多客戶滿意,該公司采取理論知識、實際操作和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重點開展崗前、崗中、提升轉崗的職業技能階梯式系列培訓,堅持對家政人員進行每月至少一期的崗前培訓,對上崗員工進行每周一次的崗中跟蹤培訓,培訓到位、訓練有素、家庭受益。而為了提升家政人員的專業性,經常做一些職業技能培訓大賽。去年,在連云區婦聯的指導下,該公司分別在4月、 6月、8月和11月開了月嫂、育嬰師培訓班,培訓合格上崗人員200余人。
轉型升級需要更多改變
雖然是傳統產業,但在“互聯網+”時代,隨著人們需求的提升、專業細分,家政業似乎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展契機,而對于港城家政業來說,更是一個轉型升級的機遇。
業內人士分析,家庭服務業企業目前絕大部分都是微利小企業,要改變人們對家政從業人員“低人一等”的看法,首先需要從政策入手,如通過稅收、社保補貼等手段,將該行業從業人員平等納入就業保障范圍,不讓他們游離于《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保障之外,真正把家庭服務產業作為朝陽產業進行必要的扶持,引導幫助一些誠信經營的家政公司做大做強。
此外,轉變社會特別是從業人員的觀念也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無論是婦聯還是勞動保障等部門,在對家政人員的服務專業性、技能提升等方面進行培訓的同時,也應當注重這部分人群的心理教育、疏導。“家政行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健康、安全。”孫鳳琴說,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家政人員的素質提升不能僅表現為會做菜,會給新生兒撫觸,優良的溝通能力和心理素質建設,對于家政人員長期的職業發展也非常重要。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