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5月10日電(記者陳國洲)當“舌尖上的中國”走紅熒屏的時候,重慶市魯能巴蜀小學的孩子們在課堂上正親身體驗著現實版“舌尖上的重慶”,圍繞學習烹飪各種重慶美食,數學、歷史、文化、地理等知識和實踐課都被有機整合起來,這樣的“院團課程”在學校里開設有40多種65個班,是學校利用綜合素質課探路課改的新舉措。
5月8日下午4點,上完普通的文化課程,魯能巴蜀小學的孩子們像雀鳥一樣奔向各個設計新穎的“院團課”教室。“美食與烹飪”院團教室像一個打扮得五顏六色的大廚房,教室四周配備有色彩鮮亮的櫥柜、洗菜池,鍋碗瓢盆一應俱全。孩子們五六人一組圍坐在“餐桌周圍”準備著各種食材,今天的課程是“舌尖上的重慶之火鍋篇”。
一開課,老師牟薏霖先收集大家的食材采購表,指導孩子們分析自己采購火鍋食材的得失,并將數學課里單位換算的知識巧妙融合進去。“誰來說說重慶火鍋的來源呀?”“有誰知道重慶人為什么愛吃火鍋?”隨著孩子們熱烈的討論回答,有關重慶火鍋的歷史文化知識,以及重慶濕熱的地理環境知識和養生保健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傳授給了孩子們。五年級四班的周睿熙自豪地說,參加了幾個星期“院團課程”,現在自己已經學會可樂雞翅、紅燒排骨等大菜的燒制,一到周末家里的廚房就被她“霸占”了。
魯能巴蜀小學德育中心主任蔣麗萍說,探索新的課程講授形式是重慶市基礎教育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我們的思路是引進高校社團概念,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社團,在社團活動中融入教學知識,提升學生對文化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
據記者了解,魯能巴蜀小學現在一共開設語言、藝術、體育、生活、益智等六大類40多種“院團課程”,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院團都是征求學生意見設立的。
“每學期末我們都會做學生調查,對開設哪些院團,一切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蔣麗萍說,通過綜合素質課程的改革,學校試圖實現“頭腦是科學的,伸手是勞工的”辦學理念,受到學生和家長的喜愛。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